您现在的位置:纺织服装机械网>技术首页>应用案例

JYFL型复合圆笼除尘机组的性能

2009
07-20

13:36:28

分享:
2390
来源:
  随着我国加入WTO,为纺织行业提供了的发展机遇和空间,纺织行业将向一个全新的、高起点、次的目标迈进。新型纺织除尘设备必将成为*的辅机设备。因此,我们在充分分析目前国内外纺织除尘机组的基础上,于2002年开发出JYFL型复合圆笼除尘机组,该机组具有设计*、过滤面积大、占地面积小、能耗低、结构简单、操作管理方便、运行可靠等优点,是一种新颖的除尘设备,达到国内、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为纺织厂除尘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1JYFL型复合圆笼除尘机组的研发要求
  目前的纺织除尘设备一级滤尘大多采用圆盘过滤器,技术已成熟可靠,成为普遍采用的形式。新型除尘机组改进、开发、研制的重点是二级滤尘器。我们在开发、研制JYFL型复合圆笼除尘机组时,着重从二级吸臂传动机构和二级滤料布置形式人手。JYFL型复合圆笼除尘机组的主要研发要求为:
  (1)滤尘器间歇吸尘机构。打破目前鼓式除尘的二级吸尘--双吸臂、多吸嘴同时连续吸尘的模式。JYFL型滤尘器间歇吸尘机构设计为多吸臂在单向旋转的同时,轮流吸尘、清洁滤料上的灰尘,这样不仅减少吸尘风量、降低设备能耗,而且简化运动机构,提高机组稳定性和可靠性;
  (2)二级滤尘采用多层固定的同心圆笼滤槽、内侧双面布置滤料的形式,这样可以大大增加过滤面积,提高过滤能力,减少除尘设备的占地面积;
  (3)开发振荡筛圈分离、撞击式集尘布袋机械振荡机构,进一步提高集尘布袋落灰效果。
  2JYFL型复合圆笼除尘机组的结构性能
  2.1间歇吸尘换向机构
  现在,国内外鼓式除尘机组吸尘装置结构和运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圆笼滤槽中的长缝吸口吸嘴,连同回转吸臂一起只作圆周运动,而没有轴向运动,各滤槽中的吸嘴同时连续吸尘,使得吸尘所需风量和能耗都比较大;另一种是圆笼滤槽中采用小截面吸嘴,连同回转吸臂一起作圆周运动,同时通过往复机构(或双电机等)使吸臂和吸嘴作轴向往复运动,各滤槽中的吸嘴同时连续吸尘,虽比前一种减少吸尘风量,但由于吸臂的往复运动增加了设备占用空间和设备故障率。
  JYFL型复合圆笼除尘机组采用间歇吸尘换向机构,该机构可以满足在多吸臂单向旋转的同时,集尘体内的板阀自动完成间歇换向运动。采用功率较小的集尘风机,即可保证吸尘效果,从而降低能耗,实现间歇吸尘,与现有产品中多个小吸嘴连同吸臂一起作圆周运动的同时又做往复运动的滤尘器相比,该机构省去了吸臂往复运动过程,二级主传动机构简单,不需要维修保养,减少了设备占用空间,降低了故障率。
  2.2除尘器圆笼滤槽滤框
  国内外的鼓式除尘机组生产厂家,其二级滤尘器滤料均为单面布置,过滤面积大受影响,不能适应当前纺织厂较大风量的除尘要求。为了大大提高二级滤尘器的过滤面积,提高过滤能力,JYFL型复合圆笼除尘机组采用多层固定的同心圆笼滤槽,内侧双面布置滤料,二级过滤面积大幅度提高,zui大过滤面积达44.5m2,是同类产品的1.25倍~1.5倍。机组在运行时,为保证双面条缝型吸口吸清滤料上的灰尘,圆笼滤框既要保证一定的圆度、同心度,又要避免当前个别鼓式除尘器圆筒型滤料由于无支撑,滤料在内外压差作用下变形较大,导致滤料表面吸不清的现象发生,采取了加装钢丝衬网的方式来防止滤料在实际应用中鼓胀变形,将滤框设计成分块拼装、撑杆支撑式结构,方便滤料拆装、更换。
  2.3布袋集尘器振荡机构
  目前,国内外鼓式除尘机组二级集尘装置主要有两种:-种为旋风除尘,另一种为集尘布袋振荡除尘。前者初阻力大,能耗高,尘埃分离效果差,已逐渐淘汰;后者初阻力小,能耗低,由于采用两振荡筛圈整体连接,依靠弹簧拉力变形,整体撞击电机减速机凸轮利用其产生的反作用力来抖动集尘布袋清灰。如果反作用力小,布袋抖动不明显,清灰效果差;反之,如果反作用力大,虽然清灰效果好,但势必增加凸轮撞击力。随着当量动载荷的增加,电机轴承寿命大幅下降,电机减速机故障率明显上升,从而影响整个除尘机组的正常运行。
  JYFL型复合圆笼除尘机组采用振荡筛圈分离的撞击式振荡机构,该机构运行平稳,双面拨离凸轮能够将振荡筛圈zui大限度分离,筛圈脱离凸轮时快速、相互撞击有力,集尘布袋抖动明显,电机减速机丝毫不受撞击。*解决了目前其他鼓式机械振荡机构中振荡筛圈直接撞击传动电机,导致电机减速机容易受损的缺陷。
  2.4除尘器吸臂、吸嘴
  JYFL型复合圆笼除尘机组的吸尘机构为间歇吸尘换向机构,采用多吸臂、双面短条缝吸嘴,充分发挥间歇换向机构优势,吸尘方式采用各吸臂轮流吸尘,以减少工作吸嘴吸尘风量,并设定了*的吸尘周期。消除了由于圆笼除尘器内、外各层尘笼直径不同,过滤面积差别很大所产生的内层尘笼容易吸清、外层尘笼由于过滤负荷大、吸嘴线速度较高、灰尘多不容易吸清的现象,达到了较好的吸尘效果,保证了复合圆笼除尘机组二级滤尘器的正常运行。
  2.5机组的连接能耗与除尘效率
  JYFL型复合圆笼除尘机组二级除尘器能与JYFO型蜂窝式除尘机组的一级除尘器正确连接,我们选用蜂窝一级圆盘过滤器,技术成熟,二级除尘器的高、宽尺寸采用与一级除尘器同高等宽设计,结构合理,造型美观,而且提高了产品零部件的通用率。为了简化操作,便于管理,电气控制实现机组操作"一点通",并备有系统连锁接点,在用户实际应用中,运行良好,*设计、使用要求。
  二级除尘器各吸臂的吸嘴轮流吸除阻留在滤料表面的灰尘,吸尘风力集中,吸尘效果好,吸尘风机能耗低,吸尘周期短,吸尘及时,同时配备设计*的新型集尘布袋振荡机构,有效地防止粉尘无法脱落的现象发生。JYFL型复合圆笼除尘机组装机容量仅7.36kW,二级除尘器的装机容量仅为4.24kW,单位过滤面积的能耗比为95W/m2,仅为同类产品的35%~60%,为用户节约了能源,滤后空气含尘浓度小于0.9mg/m3,符合国家规定的回用和排放要求。
  3应用实例
  3.1在无锡庆发纺织有限公司前纺车间的使用情况
  2001年11月,无锡庆发纺织有限公司前纺车间清棉除尘系统改造时,选用了JYFL-Ⅲ-23型复合圆笼除尘机组(23规格)。其清棉流程为:
  A002D型抓棉机→A035型混开棉机(附A045型凝棉器)→A036型豪猪开棉机(附A045型凝棉器)→A092型棉箱给棉机(附A045型凝棉器)×2→A076型成卷机×2
  工艺排风总计24000m3/h,纺制下脚料等品种83tex纱,虽然使用条件较为恶劣,但除尘机组一直运行良好,从未发生过机电故障,管理方便,除尘机阻力小,除尘效果好。
  2002年5月经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实际检测,主要技术指标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要求(见表1)。
  表1JYFL-Ⅲ-23型复合圆笼除尘机组技术参数
  测试项目主要技术(设计)参数实测数据
  机组规格型号JYFL-Ⅲ-23
  *处理风量/m3·h-128000~40000
  处理风量/m3·h-12400026330
  一级前后压差/Pa≤10040
  二级前后压差/Pa≤15060
  除尘效率/%≥9999.6
  3.2在山东淄博星团纺织有限公司的使用情况
  该企业清棉车间,原清棉配套的除尘设备为内吸式除尘器,该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系统阻力大,处理风量小,维修困难,设备处于带病运行,不能满足清棉设备排杂除尘要求。2002年5月,用一套JYFL-Ⅲ-27型复合圆笼除尘机组处理两套国产清棉设备工艺排风,其流程为:
  A002D型抓棉机→A006B型自动混棉机(附A045B型凝棉器)→A034型六辊筒开棉机→A036型豪猪开棉机(附A045B型凝棉器)→A092A型棉箱给棉机(附A045B型凝棉器)→A076C型成卷机
  系统计算处理风量为48000m3/h,主要生产中号、粗号纯棉纱,由于JYFL-Ⅲ-27复合圆笼除尘机组二级过滤面积大(达44.5m2),过滤阻力低,采用无主风机,仅在A076C型成卷机尘笼排风接口处加装一台4-72-4.型接力风机,并以正压运行方式运行,各排风点排风风量*工艺要求,清棉设备运行正常,至今机组阻力仅为120Pa~130Pa,大大节约了电能。
  3.3在无锡庆丰纺二分厂的使用情况
  2002年5月,无锡庆丰二分厂对原梳棉工序进行技术改造,决定安装15台郑纺机产FA224型高产梳棉机,除尘技改作为配套工程,选用一套JYFL-Ⅲ-27型复合圆笼除尘机组,用来处理15台梳棉机连续吸棉系统60000m3/h以上的风量,主风机配置45kW。2002年5月,除尘机组投入运行至今,机组一级静压维持在-1300Pa;二级阻力120Pa~130Pa;一级阻力60Pa~70Pa,*工艺、生产要求。该分厂又于2002年7月购置两台同型号复合圆笼除尘机组用于处理清棉工序工艺排风,使用亦非常理想。
  4结束语
  JYFL型复合圆笼除尘机组作为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过滤面积大的除尘设备,经过实际应用,得到了用户和专家的*。认为该机组采用一级圆盘过滤器与二级复合圆笼除尘器组合,具有设计*,结构合理,安装简单,运行可靠,操作、维修方便,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是一种简单实用、除尘效率高的新颖除尘设备,为纺织厂除尘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3723077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机械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机械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纺织服装机械网,https://www.fzfzjx.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QQ联系

咨询中心
客服帮您轻松解决~

联系电话

参展咨询0571-81020275会议咨询0571-8102027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