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您现在的位置:纺织服装机械网>技术首页>操作维修

缝纫机跳线与断线怎么办?

2010
06-11

09:08:16

分享:
13606
来源:
        缝纫机跳线与断线怎么办?

  跳线是缝纫机在缝合过程中,由于机床底部的钩子无法勾取面线或面线被勾取后又滑脱,无法连续形成线步的一种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机针与钩子的运动时间或运动位置不吻合所引起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机针无法形成线圈而导致线步跳线。出现跳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查找原因:

  一、机针问题

  (一)检查面线有无穿错或少穿某个过线位。

  (二)检查机针安装是否正确,如机针长槽装反或装歪斜等。

  (三)检查机针型号是否适用、针杆调节的高度是否准确,以及检查机针是否贴紧针杆顶部。机针安装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钩子取线。

  (四)检查机针是否歪曲。使用歪曲的机针缝合时,由于形成的线圈远离钩子,钩子无法勾取缝线。轻微弯曲的机针很难用肉眼直接辨认出来,可以将机针放在平台上转动,即可辨别。

  (五)检查机针与钩子运动的时间是否相吻合。机针与钩子的运动时间*配合,钩子才能准确勾取缝线。

  (六)检查机针与缝纫线的粗细是否相适宜。大号的机针配用幼细的缝纫线也会导致跳线。这是因为大号机针的针眼较长、较宽,刺开面料的孔位较大,使幼细缝纫线有较大的空间移动,若超出钩子勾线的范围,就会出现跳线;

  (七)检查机针针眼有无因熔粘了化纤缝纫线屑而堵塞,以致缝线不能正常输送,无法形成线圈。卡斯特

  二、压脚问题

  检查压脚是否安装得太高,送布的速度是否太快。压脚安装得太高,会使压脚压送面料的力度不足,此时面料会随压脚震荡,以致无法压紧面线形成线圈;压脚送布速度太快,在输送面料时,会将面线与面料一起快速带走,钩子无法勾住面线。

  三、缝纫线问题

  (一)检查缝纫线是否太粗、粗细不均匀或缝线的质地太软。

  (二)检查面线的张力是否太紧。面线张力太紧,在机床下形成的针线圈太小,钩子就无法勾取。

  四、其它问题

  (一)检查钩子是否缺损。缺损的钩子无法勾上缝线。 

  (二)检查针板孔是否太大。许多厂家在生产薄料时,统一换用小号的机针后,没有及时更换相匹配的针板。偏大的针板孔使面料被机针带入或带离圆孔位,无法压紧缝纫线形成线圈,也会导致跳线。

  (三)检查送布牙、梭床等是否淤积有棉屑尘灰,应注意经常保持清洁干净,以免影响线步的形成。

   断线

  一、缝纫线问题

  (一)检查缝纫线的品质是否合格。发霉、变质或有结节的缝线zui易断线。

  (二)检查所选用的缝纫线是否与机针相匹配。缝纫线太细则因韧力不足易断;幼细的机针配用了太粗的缝纫线,会使缝纫线无法顺利通过针孔而被割断。

  (三)检查面线张力是否太紧。张力太紧,也易断线。

  (四)检查机针孔是否淤积了杂物,导致缝纫线输送不顺畅而断裂。

  二、机针问题

  (一)检查是否出现了因针热熔断缝线的现象,特别是在使用化纤缝线时,由于衣车高速运转,机针重复穿刺面料摩擦生热,使熔点较低的化纤缝线被熔断。

  (二)检查钩子勾线位置是否适当。钩子太靠近针孔,取线时易撞断缝线。

  三、其它问题

  (一)检查机针和针板是否安装牢固。松动的机针或针板,都会使机针和针板相互触碰,而磨断面线。

  (二)检查所有面线经过之处(包括过线圈、针眼、钩子、针板孔、压脚孔等机件)是否有弯曲、缺损,避免缝纫线被勾断。

  (三)检查底线筒缠线是否太满或绕线不均,底线筒太满或绕线不均,底线输送不顺畅,易造成底线断线。

  另外,操作工人手势不佳或车速无节奏感,会拉扯面料而使面线被送布牙切断,或使挑线钩上下运动不均匀而扯断面线。

  解决方法

  解决跳线、断线问题,要针对造成跳线、断线的原因,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

  一、因机针问题引发跳线、断线的解决办法

  (一)不用针尖已钝损的机针,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

  (二)在机针旁边加设吹风装置,加速机针散热。

  (三)选用表面经过特殊处理的机针,如图1所示。其中包有特氟隆(Teflon)皮膜的机针,在缝合时可以减少与面料之间的摩擦阻力,抑制机针产生高热,防止因针热熔断缝线和熔粘化纤线屑,避免跳线、断线等现象。
来源:中国缝制设备网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3723077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机械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机械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纺织服装机械网,https://www.fzfzjx.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QQ联系

咨询中心
客服帮您轻松解决~

联系电话

参展咨询0571-81020275会议咨询0571-8102027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