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机械网【请登录】【免费注册】

首页-资讯-技术-商机-商城-企业-展会-品牌-样本-专题-视频-访谈-人才- 手机版
视环会
本站服务网站帮助会员服务

新闻首页|本站速递|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热点关注|新品动态|专家观点|法规标准|市场动态|产业资讯|企业动态|协会资讯

精彩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纺织服装机械网>资讯中心> 人物专访>紧密结合,携手成长
紧密结合,携手成长
——专访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

2011年09月27日 11:10  信息来源: 中国纺织服装机械网   浏览次数:2055
更多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和输出国,生产和出口均列世界第一位;同时也是缝制设备需求大国,服装企业对缝制设备的年需求近400万台。作为上下游产业链上相存相依的伙伴,服装行业的发展不断创新着对缝制机械设备的需求,而缝制机械工业的每一次技术进步都推动着服装行业的现代化进程,成为中国服装产业发展壮大的有力支撑。
  
  来自服装协会的分析报告显示,上半年,服装企业呈现出两级分化的特征。在产业链的传导作用下,缝机企业的波动规律与服装企业如出一辙。在两个行业双双走过高速发展的阶段,步入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从制造“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时期,《中国缝制机械》杂志有幸邀请到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先生,对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双方的合作发展等问题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
  
  从快速发展转为科学发展
  
  《中国缝制机械》:按照您的观点,2010年是中国服装行业在后危机时代的行业恢复期和格局转型的起跑期。那么,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服装行业发展状况如何?
  
  陈大鹏:从2010年来看,行业的进步提升与各种新旧制约因素交织并存。各项行业指标在2009年较低基数的基础上均有大幅回升,生产、投资、内销、出口、企业效益等几个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回暖态势;但与此同时,开工不足、成本上扬、市场波动、价格上升等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区域转移、品牌推进、模式创新、科技进步、资源整合、资本运作、国际合作等项工作就成了行业、企业发展的热点和重点。
  
  进入2011年后,世界经济出现继续复苏,整体格局呈现出比较平稳的发展态势,但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的效应减弱,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在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下,上半年总体运行虽然平稳,但呈现出“双向趋紧”、“两级分化”的特征。比如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在产业资源相对丰富产品质优的情况下,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而中小企业则不同程度地受困于市场低迷和产业资源匮乏,出口加工行业普遍面临订单短缺和成本价格倒挂,从而导致利润低下等问题。因此,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也必将成为若干年中行业发展的核心基调。
  
  《中国缝制机械》:服装行业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目前看,在实现了良性的持续发展的同时,制约因素也同样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您所提出的“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发展的核心基调”是出于何种考虑?
  
  陈大鹏:客观地讲,经过三十年发展,中国服装产业的竞争力核心更注重于产业配套的成熟,即产业链建设的完备。我们不仅在制造加工方面优势明显,也不仅依靠劳动力和资源的天然优势,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产业基础相对牢固的前提下,我们此次在金融危机中的应对以及在危机后的机遇把握,都是值得称道的。
  
  但是,我们也要正视所面临的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些因素。首先,成本上涨成为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原材料如棉花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带动了几乎全部服装原材料的快速提价;工资福利成本攀升加上劳动力数量的下降和观念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劳动力成本;商业地租涨价、运输价格上调提高了商业成本;水电气等资源价格上涨且能源供给紧张为高额的制造成本雪上加霜;几番调整的财政政策上调了行业信贷成本,等等。成本的惯性上涨和资源进一步紧缺正在改变着行业的供给能力和结构,而其他方面如企业招工难问题、汇率问题、贸易保护主义问题和国际竞争加剧问题都是服装行业必须面对的难题。
  
  所以,面对行业形势好转但不利因素频频出现的局面,从企业的转型求变开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发展方式、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不仅仅是建设“服装强国”的关键进程,也已成为行业企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中国缝制机械》:您所理解的“服装行业转型升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陈大鹏:服装产业发展现阶段的核心关键词就是转型升级。从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来看,要从以往的追求数量规模为特征的规模经济向价值经济转型,而从发展观念考虑,我个人认为,就要思考如何从快速发展转为科学发展。
  
  以粗放型、扩张型、能源消耗型为主要特征的规模经济已经不再适应现今的发展需要,在成本和生态环境约束下,更应该符合国际发展新趋势和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要求,走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其次,随着速度型增长越来越难以为继,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发展观念,从外延型、粗放型为主的快速发展转向内涵型、集约型为主的科学发展。
  
  当然,服装产业的升级要着重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就是工业化升级问题,也就是制造业的改造提升。以往我们常认为,服装产业是传统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服装产业就应该是时尚的、都市化的、高新技术不断应用的产业。所以,加大行业工业现代化的升级,与国家整体产业发展脉络——“十二五”规划是一致的。
  
  国际竞争力是个长期过程
  
  《中国缝制机械》:就您所说,服装行业转型升级时不我待,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很多。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不断走高,加上市场补库行为的结束而导致订单“转冷”,各种负面因素的叠加导致行业发展速度放缓。请问:我们的原有优势是否已经减弱?
  
  陈大鹏:制约因素固然存在,但并非是不可解决。中国服装行业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我们依然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只要牢牢抓住科技进步与创新这一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相信不仅能够巩固已有的地位,还将继续向服装强国坚实迈进,有效提升国际竞争力。但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巩固已有的制造优势。
  
  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第一次浪潮,成就了我们世界服装第一生产大国的制造优势,但迄今为止很多潜力依然没有发挥出来。相比东南亚等其他服装生产竞争国,我们有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如东南沿海服装产业发达地区,面料、辅料、加工、设计、营销、物流、金融等等已经形成了产业链的系统效应,这些都是我们的固有优势;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国内市场内需的大量增长缺口,也是国外市场放缓的有力支撑。
  
  另外,梯度转移有序推进,已经在重整产业链的企业中不断升温。中、西部地区的供给态势趋好,企业对未来中西部地区就业和消费的乐观预期,品牌在内陆省份的市场布局直接引导产业转移,订单转移模式将带动中西部地区产业的发展。
  
  但要明确的是,转移是个长期过程。通过这几年发展来看,中西部承接存在很多问题,东部沿海之所以发展至今,是因为产业集群的发展“生态”环境已经平衡、完备;而中西部一些承接地,还仅仅依靠当地资源禀赋,存在着产业链不配套、用工艰难、劳动率低、投资环境不成熟、非市场因素影响较大等问题。所以,应在一个新的层次上考虑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因为向中西部转移也是一个技术改造和进步的过程,是创新型、升级型的转移,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过程。
  
  《中国缝制机械》:在诸多不利因素面前,企业的确是面临成本上涨、利润降低的问题,这也是服装企业、缝机企业等制造业共同面对的困境。成本压力是否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拦路虎?
  
  陈大鹏:这个问题就是提升中国服装产业竞争力的第二个措施,即要提升我们的比较效益,也就是在巩固制造优势的前提下,如何提升比较优势问题。
  
  中国服装产业的比较优势远远没有发挥,这也为沿海服装企业提出了新的课题。虽然我们的劳动力成本逐渐在提高,但相比较而言,服装强国意大利的劳动力成本却是我们的10倍,意大利服装企业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已达两三千欧元,但其服装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利润水平却是我们无法比拟的。
  
  这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做的东西不一样,即产品附加值不同。因此,服装企业在原有的制造优势基础上要提升比较优势,就必须提高专业化水平,包括合理的运营资本、加大技术投入、使产品由粗加工、低附加值向精加工、高附加值转变,还要积极使用国际标准,避免受到技术壁垒的冲击。随着劳动力和资源优势的逐渐弱化,东部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的推进,沿海服装产业发达区域应该抓住产业提升的机遇,加强研发设计能力。根据中国服装协会给出的“服装产业转移路线图”,中国的服装产业将重新定位,改变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将会出现更多的服装设计公司、制版公司、物流配送中心,一个服装大品牌可能会在多个分工区域中形成,专业化水平更高,分工更加细致明确。
  
  专业化还意味着做事就要做到极致。我曾考察过一个意大利面料企业,其规模不过百十台纺机,产品单一,只做棉麻、棉丝、棉毛等天然坯布。但就是这个“小企业”已是百年老店了,他们专为意大利奢侈品牌做配套。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是我们在支撑意大利服装制造业。这种默默无闻的专业化精神,让人感动,值得学习。
  
  《中国缝制机械》:巩固了制造优势,提升了专业化水平,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了?
  
  陈大鹏:这是个长期的过程。制造优势的巩固和比较优势的提升,其实都是品牌建设的支撑。详细有这样几点:第一,加强集群地的品牌建设。我们有四十几个服装名城、名镇,但影响力还有限,知名度还不高,产品附加值还偏低;第二,加强国内品牌即内销品牌、原创品牌的建设;第三,打造国际品牌,制定“走出去”的策略,走国际化之路;最后,要创建我们国家品牌的形象,要有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设计师。提高品牌贡献率,已成为企业化解不利因素、有效开拓内销市场的核心工作和共同理念。如何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风格创新等方面促进品牌提升,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已成为企业的必修课。
  
  另外,中国服装行业的“十二五”规划要点之一便是未来在国际上的新定位。我们的产品与欧美服装强国相比,无论是品质、设计、创新程度都存在一定差距。中国服装产业要提升,就不能总是定位于中低端市场和OEM,我们要敢于瞄准欧美等高端市场。国内市场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带来需求改变,今后的需求不仅是量的增长,穿衣功能也不再是以保暖为主,而是体验与时尚的结合。因此,针对不同阶段要有不同要求,全新时期下更强调的是科技贡献率、品牌贡献率的作用。我认为,服装行业的提升核心竞争力最集中体现在自主品牌的建设上,而这其中,科技创新是支撑、基础、基石。
  
  紧密结合,携手成长
  
  《中国缝制机械》:诚如您所讲,科技创新成为我国服装行业在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手段,高新技术的应用为饱受缺工和成本上涨所困扰的服装企业提供了很大助力。那么您认为服装行业的科技进步关键在哪里?缝制机械行业又该如何重点关注?
  
  陈大鹏:自主品牌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前提就是科技的进步。进入国际竞争,找准定位,更在于研发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目前,我们的科技进步从设备硬件向两化融合等软件领域延伸,服装制造模式面临全民变化,柔性制造、大规模定制等前沿的生产理念已经走入行业视线。制造流程再造、流程管理信息化已经在传统的大流水企业中逐步推行。
  
  中国服装行业“十二五”规划的五大战略中,科技兴业战略是极重要的战略,其核心工作就是信息化建设。未来服装行业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在促进产业两化融合、打通产业供应链的企业建设中,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它是我们科技战略中的重中之重。信息化可以带来市场中的快速反应机制和产品控制机制,“快速反映”是品牌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快”,就必须依靠信息化等高新科技的支撑。
  
  科技进步的关键要素,还在于高新技术装备的应用,以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为特征的高技术含量装备,正在成为服装企业的普遍需求。过去两年,服企普遍应用自动化设备来化解招工难的困扰,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已经尝到甜头。另外,缝企应及时了解服企在生产过程中对工艺改造的需求,双方要紧密结合。值得一提的是,“十二五”规划中的五大战略之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正式将蒸汽改善装置、伺服电机等节能环保项目纳入其中,这也是需要缝企重点关注的。
  
  《中国缝制机械》:多年来,两个行业一直致力于合作共赢,中国服装协会分别多次组织专家企业行活动,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也多次赴大型服企进行调研。在新形势下,服装行业与缝制行业应如何深入合作从而促进两个行业的共同发展?
  
  陈大鹏:服装行业和下游缝制机械行业可谓是唇齿相依、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关系,更是相互促进、相互拉动的关系。我们与中捷、杰克的合作就是为打造民族品牌,谋求两个行业共同进步而做出的努力。首先,打造服装强国,应加强自主创新的比重,高品质的国产设备是重要一环,这个环节一旦缺失,那么服装强国的概念也是不完善的。
  
  其次,缝企把握下游需求,设备要改造升级,就需要联合研发。我曾经考察过一家意大利专制男袜的企业,一年推出两千多款,专为阿玛尼等大品牌做贴牌,但它的装备却很陈旧,原来它只是根据实际生产设计需要,与袜机生产商联合在老的装备上不断地进行改进。这是一个及时了解各自需求、上下游联合研发的非常典型的例子。我认为,缝企结合服装研发设计的需求是重点,要做百年企业,要出国际知名品牌,就要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
  
  这些年来缝制机械行业发展很快,我去缝企参观,发现企业的发展为令人瞩目,而在整合国际资源及自主品牌的打造上也令人钦佩,未来两个行业更应紧密结合,携手成长。
  
  核心关键词:质量
  
  《中国缝制机械》:两个行业如今均处于转型升级、向“强国”挺进的关键时期。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加强自主品牌建设、真正实现由大变强的最核心的关键词,您认为是什么?
  
  陈大鹏:毋庸置疑的是:质量。在应用高新技术,加大研发改造力度,加强品牌建设等举措背后,都是以质量为生命的品牌建设,没有质量作为保障,一切都是空谈。
  
  品牌是集中价值的体现,国际知名品牌之所以附加值高,有着悠久沉厚的文化积淀,是因其有着优异的品质保障为基础。真正打造一个国际知名的世界级品牌是需要很多支撑的,其背后最重要的是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有保障的品质基础,才是责任的体现。而只有在把质量做实的基础上,不仅能把产品本身做好,更会把握住每个阶段乃至每一步的行业发展目标,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采访后记: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是陈大鹏副会长采访完毕时掷地有声的结束语,这无疑显示了新阶段下服装行业面临转型升级时冷静沉着、审时度势的态度,更是希冀缝制机械行业在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下与服装行业共同前行的意愿。
  
  缝制设备行业的发展命系于服装业发展状况,服装行业发展依托于缝机行业的改革前行,两个行业相依相存,不可分割。行业发展应有顺境时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也应有抓牢机遇的见微知著、洞察秋毫的魄力,更应有面临挑战与遭遇困境时破题的勇气。只要秉承紧密结合,携手成长的宗旨,就必能实现两个行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理想目标。
  
  (来源:《中国缝制机械》)


更多相关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机械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机械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纺织服装机械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纺织服装机械网 - 纺织服装机械行业专业网络宣传媒体

关于我们|企业建站|本站服务|会员服务|旗下网站|友情链接|诚聘英才

Copyright fzfz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