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字号”到“新标杆”的蜕变——郑纺机在振兴纺机三年行动中焕新起航
2025-11-13 11:08:53郑纺机阅读量:7684 我要评论
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纺机装备企业,郑纺机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纺机”)秉承“应祖国建设而生、谋衣被天下而来、向纺织强国而进”的初心使命,以“用自己的装备武装纺织产业”为己任,把服务国家所需作为最高追求矢志不渝,在新纤维材料、非织造布、织造、染整等诸多领域都能见到郑纺机装备迭代升级,助力产业发展的身影。
2023年,国机集团启动“振兴纺织机械三年行动”,作为中国纺机行业“国家队”主力军的郑纺机闻令而动,追“新”逐“绿”,从绿色纤维到特种纤维,从非织造到织造印染,以“老字号”开辟“新赛道”,郑纺机已然成为引领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一面“鲜艳旗帜”。
向“新”而兴
激发振兴澎湃动力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郑纺机振兴征途上最醒目的路标。

通过整合创新资源,郑纺机打造一体化研发的技术管理平台,建立河南省纤维新材料纺机装备产业研究院,成立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孙以泽为主任的专家委员会,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
在核心业务领域,日产225吨差别化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顺利开车;粘胶短纤、涤纶锦纶短纤等成套装备业务规模和技术水平位于国际前列,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和45%;高速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线在乌兹别克斯坦顺利开车,速度可达 260m/min,成为中亚地区第二条高速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线;GA318、GA317型浆纱机智能化生产线投入使用,实现产品迭代,高端浆纱机市场占有率达50%;宽幅工业布浸胶线产量提升2.5倍、节能20%以上;推出“恒天Autefa”品牌非织造成套装备,把郑纺机强大的专业加工制造与服务能力,和Autefa百年的技术积淀相融合,构建起跨越时空的中欧互动,为国内外中高端用户带来极致的解决方案。

在关键技术方面,攻克莱赛尔纤维设备多项技术难题,莱赛尔纤维关键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成套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携手高校及用户建成国内单线单釜最大产能生产线,纤维品质达到优等品标准。其中,“单线单釜年产5万吨莱赛尔纤维成套装备及工艺”项目荣获中纺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全球最大蒸发量莱赛尔薄膜蒸发器及生产线在客户成功投产,绿纤“中国心”发挥强劲动力。ZWT612-180-XZJ型高速卷绕头在用户现场稳定运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同时完成长丝精密卷绕成型软件国产化,丝饼成型良好,解决“卡脖子”难题。
超前布局谋划,需要“桅杆上的瞭望者”。郑纺机站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高度,在巩固传统装备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积极布局绿色纤维、特种纤维等新赛道,充分发挥纺机产业支撑保障作用,切实增强核心功能。
现在,郑纺机在世界3大高性能纤维(碳纤维、芳纶、高强聚乙烯)装备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一系列成果——小丝束高性能碳纤维原丝和碳化生产线生产完成验证,原丝线已在用户开车成功,碳化线正在调试中,强力助推宇航级碳纤维实现产业化;高强聚乙烯单线年产能300吨,市场占有率50%;“对位芳纶规模化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荣获中纺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间位芳纶单线产能2000吨,市场占有率95%。同时,中空纤维膜成套设备成功开车,1536头医用中空纤维膜生产成套设备及工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助力提升国产医疗设备市场竞争力;废旧纤维素纤维循环再利用原液成套装备、离子液法纤维素纤维成套设备等新型环保纤维装备不断取得突破,实现原料来源可持续化、生产过程绿色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的全产业链闭环式绿色低碳生产体系,改变了百年来化学方法制造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历史,为纺织产业链装上了“绿色引擎”。
目前,郑纺机已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各级创新平台21个。三年来,郑纺机获授权专利150项,其中发明专利45项,国家专利优秀奖1项,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荣誉称号;主持和参与标准制修订8项,其中国家标准5项;牵头编写的《水刺非织造布手册》是国内首部水刺法非织造布技术研究与应用著作,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此外,郑纺机积极进行纺机创新联合体建设,强化与合肥通用院、中机六院、国机振动等国机集团内部企业协同,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让创新链与产业链实现“双向奔赴”,让“实验室”快速配对“大市场”、走到“生产线”。
这是郑纺机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底气。
向“新”增效
聚焦重塑新生志气
振兴需自强。强企之“强”,是组织结构、人才队伍、治理效率整体重塑“全面的强”,是转型发展“跨越的强”,是领跑“赶超的强”。
郑纺机以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积极实行垂直穿透管理,压减机构30个,公司组织机构整体性重构。管理企业分别组建“三大管理中心”,以结构功能优化牵引规模调整,推动干部能上能下,中层管理人员压减33%;基层主管竞聘上岗,调整充实技术研发人员,开展营销人才“盘点”,劳动生产率增长68%。基本队伍系统性重塑,推动企业队伍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规模结构和队伍编成更加精干合理。
如今的郑纺机,形成了“先进身边再出先进,劳模身边再出劳模”青蓝接续的人才建设新格局。“科技专家”+“主任工程师”制度,搭建科技人员梯队成长平台和道路;“技能大师-高级技能大师-纺机工匠-首席大工匠”技能人才梯队全线贯通。目前,培养全国劳动模范2名、中央企业劳模2名、省级劳模5名,培养行业战略科技专家及国机集团首席专家1名、科技领军人才2名、卓越工程师85名、首席技师7名。快速崛起的高素质人才方阵,必将助力郑纺机实现纺机振兴愿景,推动郑纺机在迈向世界一流企业的征程上奋进勃发。

“动棋盘”“动棋子”,还要“动棋规”。郑纺机经历思维的嬗变,构建新机制,适应新任务,推进统一营销平台建设,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提升郑纺机国际品牌形象,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需求;营销系统、技术质量团队深入用户一线进行“面对面技术交流”“点对点查看问题”“对症下药解难题”,实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体验在一线提升”。2025年郑纺机品牌被认定为“2025中国制造·消费者信赖品牌”,郑纺机也获得“质量诚信双优品牌企业”荣誉称号,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2025年郑纺机加速推进完成Autefa制造向国内转移工作,积极承接Autefa针刺、水刺、开清、铺网、烘干等设备的技术合作与研制,全面构建达到欧标的制造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郑纺机还与意大利机械制造领军企业MAE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实现技术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重点攻关碳纤维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推进碳纤维碳化装备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同时建立常态化人才交流与培训机制,共同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与跨学科背景的专业团队,助力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
向“新”强链
构建自主可控生态
企业技术创新根本目的是帮助客户产生效益,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融通发展,构建自主可控的纺织装备全产业链生态,与客户实现共赢,努力保障纺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2024年4月,郑纺机供新疆用户年产25万吨聚酯短纤项目顺利投产,西北地区最大涤纶短纤维生产基地建成,补齐市场空白,并与用户已有PTA项目形成“炼化纺”产业链。在成套设备上针对适应生产不同纤维品种做了大量结构性优化,工艺调整更为方便,满足了新疆纺织产业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拉长时间轴,郑纺机以覆盖粘胶、涤纶、织造、棉纺装备的研制能力,近年来围绕科技赋能、绿色纺织主题,成功助力用户构建三条混纺全品类集“种-纺-织-染-整-服”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2025年4月,郑纺机与新疆用户达成战略合作,建设年产8万吨锦纶长丝项目,该项目不仅是“单打冠军”,更是激活百亿纺织集群的“关键一子”。郑纺机协同兄弟单位,打通区域产业链技术关键环节的“断点”,形成“锦纶纺丝-织造-终端”的完整闭环。目前,郑纺机的锦纶纺丝设备在发货安装中,预计12月中旬开车。该项目建成后新疆纺织企业将告别“为一丝锦纶跨千里”的困境,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融通发展,构建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生态,实现多方共赢。
向“新”提质
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郑纺机与国机互联协同打造纺织装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布郑纺机“产品远程运维数据中心”,将智能化延伸至产品全生命周期。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开展差异化、场景化、智能化、融合化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纺机成套装备智能化转型,促使企业从单纯的产品销售向“产品+服务”转变。

“产品远程运维数据中心”既是产品运维中心、数据中心,更是客户服务中心、产品性能分析研究中心。该平台集成非织造布生产线看板系统、非织造布产品数据分析系统、浆纱机远程运维、涤纶短纤维后处理设备SKF云图智能运维应用,具备远程调试和移动端服务功能,已接入非织造生产线97条、浆纱机66台,可以实现对装备的实时监测预警和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
在用户现场,郑纺机智能化非织造布成套装备在主流程基本实现无人化,整体用工减少50%。通过优化电气控制系统,与客户的MES、ERP系统有机融合,实现设备运行数据自动收集、统计和分析,提前测算订单成本及利润,实现生产成本的先知先觉;自动生成生产数据库,通过数据追溯、对比、分析,促进生产过程优化和数据升值;智能化物流转运系统,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生产线的月产量、电耗、天然气耗均优于国外进口线。”新疆用户生产管理人员对郑纺机智能化非织造装备的各项指标给予高度评价。
郑纺机能够为客户设计全套智能化准备车间方案,提供从前期产品规划、厂房布局、设备配套到售后安装一站式的“交钥匙”工程,新型智能浆纱机全部在用户稳定运转。2025年,郑纺机借助高校研发平台,引进高校博士后作为公司“科技副总”,进一步为装备数字化转型赋能,推动产品智能化升级,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当专家穿梭于实验室和生产线之间,一个更具活力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正在加速让纺织装备释放新动能。
栉风沐雨不停歇,雄关漫道真如铁;砥砺奋进三年间,而今迈步从头越。“牢记振兴目标、坚定振兴信念、献身振兴实践”成为响彻郑纺机的时代强音。换羽新生的郑纺机,正以“挽住云河洗天青”的崭新姿态,将传统优势转变成胜势,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为我国纺机产业、纺织行业的安全稳定贡献磅礴力量。
素材来源:党委工作部
编辑:朱起锋
主编:赵 轩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机械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机械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纺织服装机械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11月11日,河南省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技术科学研究院产品监督检验部主任宋前进一行莅临郑纺机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纺机”)开展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与安全专项调研指导工作。
- 2025-11-17 14:35:02
- 1659
-
协同共进强技术 共建机制促发展 ——郑纺机与供应商代表开展技术质量深度交流会
近日,相关供应商代表到访郑纺机。双方围绕“沟通协作、互相促进、共建共促”的主题,就技术质量提升、核心工艺优化及后续合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交流。- 2025-11-12 11:08:04
- 9337
-
生产安能党总支高度重视集团“雷霆行动”部署,严格对标上级要求,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党总支牢固树立“隐患即事故”的预防理念,推动安全管理关口前移。
- 2025-10-29 11:02:24
- 15731



直播回放
直播回放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