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论1 第一节纺织生态学1 一、纺织生态学理论3 二、生态纺织品分类5 三、Oeko-Tex Standard 100的具体内容5 第二节生态家用纺织品9 一、生态家用纺织品的定义9 二、生态家用纺织品的分类与分级10 第二章有害物质来源及控制15 第一节pH值异常及解决措施15 一、家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接触的酸、碱性物质15 二、pH值在纺织印染上的应用17 三、pH值异常的原因21 四、防止pH值异常的措施22 第二节游离甲醛成因及防止措施22 一、树脂整理剂23 二、印花粘合剂和交联剂25 三、固色剂26 四、阻燃剂26 五、硬挺剂27 六、防腐剂27 七、涂层剂28 八、静电植绒粘合剂28 九、反应性柔软剂28 十、拔染印花用剂28 十一、色酚打底稳定剂29 十二、防水剂29 第三节可萃取有害重金属的种类、来源及防止30 第四节环境激素的种类、来源及防止 36 一、杀虫剂、除草剂37 二、含氯酚38 三、有机氯载体39 四、PVC增塑剂39 五、有机锡化合物40 第五节有害染料及其代用41 一、有害染料品种41 二、环保型染料的要求43 三、禁用染料及其代用44 第六节抗菌及阻燃整理的环保途径60 一、抗菌整理的环保途径61 二、阻燃整理的环保途径66 第七节色牢度及其改善途径67 一、家用纺织品对色牢度的要求67 二、色牢度的改善途径68 第八节挥发性物质与异味的控制70 一、挥发性物质的控制70 二、异味控制71 第九节其他有害物质来源及其控制73 一、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73 二、2-萘酚75 三、净洗剂LS75 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及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类表面活性剂75 第三章生态家用纺织品生产78 第一节印染生产综述78 一、工序分析78 二、印染生产工艺生态设计80 三、印染生产生态注意事项89 第二节毛巾91 一、生态全棉毛巾生产工艺92 二、毛巾生态产品开发93 三、特殊生态性毛巾产品95 第三节床上用品97 第四节厨房用纺织品99 一、厨房用纺织品的种类99 二、厨房用纺织品生产工艺及生态注意事项102 第五节窗帘103 一、窗帘的分类104 二、窗帘生产工艺107 三、窗帘生产生态注意事项110 第六节布艺饰品112 一、各类布艺饰品生产工艺113 二、布艺饰品生产工艺生态注意事项118 第七节地毯120 一、地毯生产工艺121 二、地毯生产生态注意事项124 第八节手帕与头巾125 一、手帕和头巾的分类及规格126 二、手帕生产工艺及生态注意事项127 三、头巾生产工艺及生态注意事项129 第九节线、带、穗133 一、生产工艺133 二、生态注意事项138 第十节装饰袋138 一、装饰袋生产工艺138 二、装饰袋生产工艺生态注意事项139 第十一节绒类产品140 一、绒类织物生产工艺141 二、绒类织物生产生态注意事项146 第十二节非织造布家用纺织品生产及生态问题148 一、简介148 二、非织造布在家用纺织品生产上的应用151 三、非织造布家用纺织品生态注意事项155 第四章生态家用纺织品标准与检测159 第一节生态家用纺织品标准159 一、Oeko-Tex Standard 100 与Eco-label160 二、HJBZ 30—2000《生态纺织品(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与GB/T 18885— 2002《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164 三、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 基本安全技术规范》169 第二节生态家用纺织品质量检测172 一、生态家用纺织品质量检测的内容172 二、生态指标检测方法173 第三节pH值测定177 一、概述177 二、pH值测定标准179 第四节游离甲醛检测179 一、甲醛定量分析方法179 二、相关国内外标准180 第五节可萃取重金属检测185 一、可萃取重金属检测方法185 二、原子吸收光谱法(AAS)186 三、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ASTM E 1613—1999)189 四、砷、汞、锑、六价铬的检测190 第六节环境激素检测192 一、杀虫剂检测192 二、含氯酚检测194 三、有机氯载体检测195 四、增塑剂检测195 五、有机锡化合物检测196 第七节禁用染料检测197 一、禁用偶氮染料检测197 二、致癌及致敏染料检测202 第八节色牢度检测203 一、耐水色牢度检测203 二、耐汗渍色牢度检测204 三、耐干摩擦色牢度检测204 四、耐唾液色牢度检测205 第九节挥发性物质及异味检测205 一、挥发性物质检测205 二、异味检测208 第五章生态家用纺织品设计与开发210 第一节生态家用纺织品设计210 一、家用纺织品的属性210 二、生态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关系212 三、家用纺织品的生态
本书提出了生态家用纺织品的概念及其分类、分级方法。书中详细分析了家用纺织品有害物质的来源及其控制措施,介绍了生态家用纺织品的生产、测试标准、质量检测及生态认证等内容,并对生态家用纺织品的设计与开发提出了具体方法,详细论述了新材料、新工艺、新型染料、新型助剂等在生态家用纺织品中的应用和最新科研成果,同时对我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生态产品提出了分类、分步实施的具体设想。 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可操作性,并附有Oeko-Tex Standard 1002006年版的技术指标、禁用染料及其代用品一览表。 本书可供家用纺织品行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设计人员阅读,亦可作为纺织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