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机械网【请登录】【免费注册】

首页-资讯-技术-商机-商城-企业-展会-品牌-样本-专题-视频-访谈-人才- 手机版
视环会
本站服务网站帮助会员服务

新闻首页|本站速递|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热点关注|新品动态|专家观点|法规标准|市场动态|产业资讯|企业动态|协会资讯

精彩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纺织服装机械网>资讯中心> 专家学者>整合资源,挖掘内涵,按需定制
整合资源,挖掘内涵,按需定制
——冯德虎“寻找行业新动力”会上谈服装业变革发展

2014年03月19日 17:52  信息来源: 中国纺织服装机械网   浏览次数:8736
更多
  中国纺织服装机械网导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服装的作用呈多样化发展,着装个性化需求增加,服装定制逐渐成为服装行业的趋势和潮流。如今“定制”俨然成为了高端、品位与个性化的代名词。
  
  日前,在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九届三次理事会期间举办的“寻找行业新动力”主题论坛上,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冯德虎应邀对中国服装行业经济运行形势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冯德虎在对缝制机械行业的未来发展新动力的探讨上,向在座的缝制机械企业提出了建议,整合资源、挖掘内涵以及按需定制。
  
  把握行业内外走势
  
  ——冯德虎认为,在当前两个行业进一步深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探讨产业链共同发展的新动力、新方向、新定位,有着深刻的意义。
  
  “2012年,中国服装行业进入调整转型期,增速放缓,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压力。但是,全行业通过努力创新,依然实现了内外两个市场的增长。”
  
  综合内销市场和外销市场情况,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增速放缓,规模以下企业产量有所减少,服装总产量与2011年基本持平。生产要素上升,利润空间收窄;从业人员数下降,劳动生产率提高;投资降幅缩小,服装行业景气度不断回升;优秀品牌销售稳步上升。东部地区增速较慢,中西部地区增速较快,东北三省快速增长,产业继续由东部沿海向其他地区转移。同时三四线市场形成了支撑,普遍增长了25%以上。服装出口量跌价升,增速放缓,议价和提价的能力在下降和减弱。欧盟、美国、日本及香港等传统市场传统市场总份额下降,新兴市场增长迅速。
  
  对2013年的行业走势,冯德虎表示,虽然全球经济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有望出现温和复苏势头,因此服装行业2013年内销增幅会继续放缓,出口趋向乐观,整体运行向好,但是前提是行业做好转型升级。
  
  注重市场5大变化
  
  “整个市场在变,生活方式在变,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变。”
  
  ——冯德虎着重提出5个变化希望缝机企业引起关注。
  
  一是企业两极分化明显。通过对1000家服企的调研,产值在2000万元规模以下的企业普遍在收缩,订单进一步向大企业集中。商务部数据显示,出口金额在千万美元以下的企业产销在萎缩。同时,出口额在5000万美元甚至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数量却在增长。从效益来看,也呈现两极分化趋势。规模以上企业整体盈利水平平稳,亏损面逐渐缩窄;规模以下企业已经倒闭了一大批,各项指标下滑明显。近来对全国20几个服装生产大省的调研显示,2013年服装行业开局良好,工人回流在80%以上,企业订单普遍排满一季度,有的甚至排满全年。从行业整体来看,订单量没有太大的增长,主要都集中在有品质、有特色、有信誉、加工能力强的企业身上。因此,今年服装行业将面临着新一轮的大浪淘沙。
  
  二是行业从业人数下降。去年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的从业人数下降了1.2%,但劳动生产率达到了38.98%,同比增长了14%。“如何将新研发、新技术的装备与下游产业结合起来,从装备制造的层面让企业在不影响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减少用工,使服装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升,对解决当前错综复杂的各种问题将有很大的帮助。”
  
  三是运营模式正在转变。提起去年各大媒体炒作的服装库存问题,冯德虎认为,“库存门”的主要原因是在经过将近1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企业的运营模式始终不变,不断开店、向渠道不断压货为核心的大批发模式遭遇2011和2012年的复杂经济环境下,问题纷纷暴露。但借助经济回暖、需求回升,特别是企业一系列的调整措施,2012年三季度以来,服装企业库存问题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善。
  
  四是服装网销兴旺。截至2012年底,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万亿元。而在网销总额中,服装业占了将近3成,实现55.6%左右的年增长,大大高于实体店服装零售的增长。仅去年双十一,淘宝网这一天的消费量就达到191亿元。很多实体服装品牌店都开设了网络旗舰店。“传统的服装零售渠道成本居高不下,低端百货业面临衰落,越来越多的各档次服装从网上销走。这是一种商业模式的转型,我们必须重视。”
  
  五是服装产业转移加速。国内市场方面,由于运输和管理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去年很多转移出去的企业纷纷回归,但整体转移的趋势加速。冯德虎表示,对中西部发展来说,产业发展需要培育“草根”企业家,才是产业转移成功的关键。去年东部沿海5省(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广东)的销售总额虽然下降了2个百分点,但是仍占据全国74%的份额。这5个省就是承接第一波世界产业转移的地区,而能承接得住转移的根源就是都培育了本土企业家。
  
  国际市场方面,不仅低端的出口订单在流失,中高端的订单也在不断外移。除了孟加拉、柬埔寨、泰国等周边国家,中国台湾许多企业已经转移到非洲去生产。虽然整个欧盟经济在下滑,但是中国的劳工工资已经达到500-600美元,因此很多中高端的订单转移到东欧。冯德虎表示,另外一个订单外移的主要因素,是下单的客户会对服装品牌提出其加工企业转移到某一地区的要求。“广东一家企业的客户要求他转移到国外,但是他没有去,结果当年的订单就砍掉了一半。我们要看到,下单企业的理念也在转换。”
  
  挖掘三个发展新动力
  
  “现在已经到了市场定位细分的时候,已经不是生产什么都可以实现销售的年代了。”
  
  ——在寻找行业新动力上,冯德虎向缝制机械行业同仁提出了三个建议。
  
  第一,要整合资源,寻找洼地。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外大牌来到中国,经过接近30年的发展,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开始再次转移。国际大牌们站在全球的范围里面找世界的洼地,我们生存的空间在哪里?冯德虎说,对中国企业来说,如果你拥有整合世界资源的能力,你就去做全球的市场战略;如果你只能整合国内的资源,那你就只做国内市场。
  
  第二,要围绕提升品质、提高效率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三个提高可以通俗的称为定制,就是开发产品以满足现在服装生产企业生产流程的需求。现在服装行业很多传统的工艺流程在不断创新,新的工艺出来之后,怎样从装备上实现。现在就有很多服装企业已经与缝制机械企业合作,配套专业、专用设备来提升劳动生产率,这种模式很值得推广。
  
  “服装行业加工型企业的趋势就是专业化。怎样把现在同质化的缝纫机,造成专业做西服的、做衬衣的缝纫机,包括辅助工具在内,保证产品的品质,满足用户需求,就要发展定制。”希望企业围绕提高品质、提高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上下功夫,推动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
  
  第三,要提高企业的内生动力,整合供应链。
  
  冯德虎表示,新动力应该在哪儿?就是要挖掘内涵,创新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节约式生产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内部管理模式的提升、自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下降或消化成本的压力,赢取订单。同时,寻找适合自身品牌定位的诚信供应链,进行有效整合。“现在的品牌服装企业,大部分都是外包的,拥有一批卫星加工厂。缝机行业也是一批零件企业围绕着整机厂。那么,这些工厂的资源如何整合,为我所用,是企业应该去思考的问题。相信仅此一点就可以挖出10%-15%的成本,且能保持品牌的正能量。”
  
  迎接缝机业定制化的未来
  
  “可持续发展需要高投入的研发,缝制机械企业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是多少?”
  
  “今年有很多地方政府带队参加CHIC展,他们的很多企业需要转型,包括加工设备。义乌团问我,哪家缝纫机做衬衣最好?”
  
  “上千家企业做缝制设备,是不是还在同质化?是不是还延续着原来的那种扩张外延的模式?”
  
  “能不能实现定制?能不能满足服装行业专业化生产的需要?”
  
  ——冯德虎现场出题“拷问”缝机企业。
  
  整合资源、挖掘内涵、按需定制,其实首先考验的都是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把握市场变化,摸清用户需求,发掘市场机会,避免环境威胁,快速向市场提供具有竞争力产品。面对服装行业的拷问,我们能够骄傲的回答,缝制机械行业已有许多企业与下游用户合作开发出所需要的产品,我们已有若干商贸企业能够提供整厂生产线的规划。然而,与中国服装同国际高级定制之间的差距一样,我们的产品专业化、生产线化、自动化、智能化,同切实贴近和满足服装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生产高品质定制缝机,仍有不短的距离需要我们去努力拉近。整合、定制、品质、创新、快速反应,我们的企业都缺一不可。


更多相关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机械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机械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纺织服装机械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纺织服装机械网 - 纺织服装机械行业专业网络宣传媒体

关于我们|企业建站|本站服务|会员服务|旗下网站|友情链接|诚聘英才

Copyright fzfz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