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环保行业线上展会
当前位置:纺织服装机械网>新闻首页>地方新闻

东莞市2024年市政府一号文新闻发布会

2024-01-31 13:30:54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阅读量:555 我要评论


导读:今年市政府一号文深入贯彻国家、省、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部署要求,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两大主线,对18个产业领域进行深入调研,“一业一策”给予针对性政策支持,努力把传统产业做优、新兴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强

  1月22日上午,东莞召开2024年市政府一号文新闻发布会,介绍东莞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出台“1+5”政策,高质量建设国际科创制造强市的有关情况。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光滨,市政府副秘书长张玉成,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学技术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领导出席发布会并回应媒体关注问题。发布会由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曾莉主持。
 
  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光滨:
 
  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前来参加2024年市政府一号文的新闻发布会,受亚非书记、成蹊市长的委托,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长期以来对东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市政府一号文是东莞自2013年起坚持至今的政策品牌,今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相关会议的部署要求,延续2023年市政府一号文“制造业当家”主题,出台2024年市政府一号文“1+5”文件,并在上周召开的市推进新型工业大会上发布。今天,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政策文件的有关情况:
 
  一、政策出台的总体背景
 
  2023年9月以来,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广东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大会先后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新型工业化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任务,强调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制造业是广东起家之本、是最重要的行当、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黄坤明书记强调,要以更有力举措、更扎实行动,把广东新型工业化不断推向前进,为实现总书记赋予的使命任务提供有力支撑,为全国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应有贡献。东莞是全省制造业大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占了全省的八分之一,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占了全省的五分之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更是责无旁贷。1月18日,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以2024年市政府一号文的力度出台推进新型工业化“1+5”文件,就是要向全社会持续传递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度和决心,以走在前列的担当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市。
 
  制造业是东莞最鲜明的底色,全市目前拥有制造业企业约2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约1.38万家,制造业体系涵盖34个工业大类、涉及6万多种产品,形成了万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5千亿级的装备制造集群,以及四个千亿级、九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在智能移动终端、智能装备、泛家居等领域,东莞培育形成了三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仅次于深圳,与上海、广州、苏州、佛山、成都、无锡等六市并列全国第二位。过去一年,尽管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东莞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稳住了经济的基本面,进一步激活了经济内生动力,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开拓发展新局面。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提升至58.4%,制造业“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完备的产业配套、活跃的产业生态,正是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扎实底蕴和充足底气,我们将牢牢抓住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机遇,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焕发制造业大市新的活力,推动东莞工业经济再次跃升。
 
  二、政策出台的关键举措
 
  2024年市政府一号文在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基础上,进一步衔接国家、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政策文件,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两大主线,采取“1+5”的形式和“一业一策”的做法,坚定不移厚植产业发展生态优势、强化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在传统产业方面,我们以8大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以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主抓手,逐一明确产业转型方向、破解制约转型升级的突出痛点、提出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举措。在新质生产力方面,我们以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重点,抢抓风口机遇,从打造新动能、拓展新赛道、塑造新优势的角度提出政策举措,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对先进制造的赋能支撑,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我们高标准提出了到2027年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明显成效,为高质量建设国际科创制造强市,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支撑。
 
  除结合每个产业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外,2024年市政府一号文还提出了7方面的通用性政策:
 
  我们进一步强化企业梯队成长体系。自2017年实施“倍增计划”以来,我市聚焦优质企业强化政策、产业、土地、资本、人才五大要素供给,累计推动210家企业实现倍增发展。今年我们将升级推出高质量倍增计划2.0版,建立“免申”与“遴选”相结合的“倍增企业”入库新机制,通过对“倍增企业”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等系列措施,继续加力支持优质企业创优争先。
 
  我们进一步强化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瞄准重点产业“卡链处”“断链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导创新主体开展面向市场的“订单式”研发,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创新服务。我们将以国家和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分行业推动工业机器人密度、工业设备上云率和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提升。
 
  我们进一步强化现代服务支撑体系。实施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十大重点领域,遴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领航企业”扶优扶强,鼓励总部经济集聚,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通过市镇联动、政企联动的模式,在未来三年建设不少于10个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形成结构合理、功能突出、产业集聚、错位互补、协同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我们进一步强化市场拓展服务体系。202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28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五位、广东省内第二位。今年将进一步支持企业“触电出海”,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实施更大力度的参展办展扶持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展会平台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支持加工贸易向品牌营销、研发创新和分拨结算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推动加工贸易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我们进一步强化品质标准赋能体系。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推动规上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分级诊断和能力提升,今年市财政将拿出1000万元面向企业发放服务券,为企业提供低成本、易获得的质量检测公共服务。我们鼓励企业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培育更多的设计精良、品质可靠、性能出色的东莞产品成为“中国精品”,提升“莞货莞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
 
  我们进一步强化涉企服务保障体系。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市委将2024年定为“投资年”,将工业投资作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将加快推出企业投资项目落地全过程审批效能监管系统,完善代办服务体系,全面加快企业投资项目供地和建设效率。强化财政资金对投资的引导撬动作用,用好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加大对初创期、成长期项目的股权投资支持。近期我市也推出了春节前后暖工稳产促消费的相关举措,为岁末年初广大企业抢抓订单、扩大生产以及员工留莞过年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创造更加良好的氛围。
 
  我们进一步强化与广深协同联动发展。紧扣大湾区战略,主动融入广深两大中心城市,借助广深产业、科技、金融和市场资源优势,立足东莞制造基础,携手建设跨区域产业组团,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我们将持续对标一流、提升格局,加快建设与广深一体的营商环境,努力做到营商环境优势加一、企业综合成本减一。
 
  今年市政府一号文采取了“1+5”的形式,分别围绕企业体系、科技赋能、生产性服务业、内外贸一体化、质量标准品牌5个维度出台配套政策,与主文件同步谋划、协同发力,将主文件提出的工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企惠企措施。“1+5”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来,我们还继续深化对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探索,结合实际不断优化完善,只要产业、企业发展有需求,政策就一定会延伸覆盖。
 
  以上是我对2024年市政府一号文的简要解读。衷心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们多角度、多形式、全方位报道东莞推进新型工业化相关工作,营造社会各界共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也希望广大企业家坚定信心,与政府一道,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共同推动东莞经济发展再创新的辉煌。
 
  新春佳节将至,在这里也向各位拜个早年,提前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谢谢大家!
 
  【现场记者问答】
 
  1、今年市政府一号文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两大主线,“一业一策”提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能否具体介绍都有什么亮点?
 
  市政府副秘书长张玉成
 
  今年市政府一号文深入贯彻国家、省、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部署要求,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两大主线,对18个产业领域进行深入调研,“一业一策”给予针对性政策支持,努力把传统产业做优、新兴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强,具体而言:
 
  我们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重点,重点破解制约转型的突出痛点。其中:①支持传统纺织服装向品牌时尚产业转型,鼓励企业提高设计能力,创设时尚品牌,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柔性制造、定制生产、数字营销能力。②支持传统食品饮料向休闲健康食品产业转型,鼓励企业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休闲健康食品,通过“IP+食品”实现多元化发展。引导企业布局预制菜新赛道,擦亮“莞品”预制菜品牌。③支持传统玩具向潮玩文创产业转型东莞是“中国潮玩之都”,我们将支持越来越多的玩具代工企业通过IP赋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持续提升东莞在潮玩产业的影响力、话语权。④支持传统家具向智能家居产业转型以建设世界级家具产业集群试点为契机,实施“东莞智能家居”品牌推广计划,鼓励家具企业提升家居产品的智能化设计水平,从单品智能加快向全屋智能发展。⑤支持传统造纸向绿色造纸产业转型,据统计,东莞造纸产量约占全国的10%、全省的60%,在国家“双碳”战略指引下,我们鼓励造纸企业持续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技术攻关,巩固东莞造纸的市场优势。⑥支持传统包装印刷向环保包装印刷产业转型,东莞是全国印刷业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城市,我们将重点支持企业开展绿色认证,向高端绿色包装印刷产品升级。⑦支持传统化工向精细化工产业转型,鼓励化工企业紧盯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需求量大、自给率低的精细化工产品。⑧支持传统模具向大型化、超精密模具产业转型支持模具企业主动提升产品开发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发展大型一体化、超精密模具产品,更好参与和支持东莞先进制造业发展。
 
  新质生产力方面,我们将努力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关键机遇,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以培育世界级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为契机,支持头部企业开展“智能移动终端+AI”等应用创新,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加快切入汽车电子赛道。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重点支持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鼓励首(台)套设备推广应用,围绕重点产业链需求开展高端数控机床等的精准招商,加强工业母机对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支撑能力。③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将在松山湖、滨海湾、塘厦、大岭山等地布局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支持企业加大高端芯片研发,发展电力电子器件、微波射频器件、光电子器件等产品。④新材料产业将开展新材料产业园、新材料创新型企业认定和扶持,支持企业用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资源,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莞落地转化。⑤新能产业立足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支持高性能电池、先进储能材料等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一批“光储充”一体化示范应用项目,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圈。⑥生物医药产业将启动1—2个生物医药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布局核医学产业,引导康复器具企业扩大适老化产品供给。⑦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抢抓国产替代机遇,引导软件企业加入基础操作系统生态,提升数字产业化能力。东莞将继续建设一批数字产业集聚试点园区,鼓励优质软件企业进驻。⑧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将加强智能检测设备、精密仪器仪表企业的招引培育和技术攻关,支持机器视觉制造企业拓展下游应用领域。人工智能产业将加强算法、算力、数据和场景应用供给,鼓励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人工智能终端产业集群。⑩未来产业将在全国全省对未来产业的总体谋划下,围绕东莞有基础、有潜力的前沿产业进行前瞻布局,加快培育形成1—2个规模超百亿元的未来产业集群。
 
  2023年以来,东莞着力推动产业“固本兴新”,先后出台了“潮玩11条”“纺织服装11条”“食品产业11条”“智能机器人27条”等产业政策,以2024年市政府一号文为总领,我们将持续加强产业发展专项研究,结合东莞实际,适时出台更多的产业政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壮大发展“两翼齐飞”,共同挺起东莞制造“硬脊梁”。
 
  2、东莞此前已经实施了多年的“倍增计划”,目前成效如何?此次配套政策《关于推进“倍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比之前,在哪些方面做了升级?对企服务方面有哪些重点举措?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肖必良:
 
  “倍增”是指企业的规模和效益均实现倍增。在2017年,我市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倍增计划”,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各部门、镇街共同努力下,包括在座各位媒体的大力宣传下,“倍增计划”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支持了工业发展我们累计推动210家企业实现了倍增,倍增企业工业增加值在规上占比从18.8%提升到27.5%,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稳定器。二是提升了企业综合竞争力。单项冠军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基本上都是倍增企业,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单项冠军企业101家,其中省级单项冠军企业54家;累计培育小巨人189家,去年新增79家,均位居全省前列。三是创造了良好营商环境。优化企业服务,扶持企业加快发展,是最好营商环境的体现。过去几年,我们围绕“倍增计划”的实施,打造了专业化服务团队,实现规上企业服务专员全覆盖;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累计拨付倍增专项资金近13亿元;也完善了企业服务工作机制,成功打造了“企莞家”企业服务品牌,也是东莞营商环境的重要代表性做法,其服务对象由原来的200多家倍增企业发展至现在的近3万家重点企业,累计处理企业诉求5000余条,有效诉求办结率达到99%。
 
  当前,中央和省对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企业的发展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根据新的发展要求,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市委,市政府及时对“倍增计划”工作进行优化升级,以市政府“一号文”配套政策印发《关于推进“倍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九条措施,对倍增企业扶持政策及企业管理服务机制等方面进行“双升级”,具体如下:
 
  政策升级方面:一是加力支持倍增企业创新发展。对倍增企业参与国家、省攻关工程项目给予配套奖励,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建设单项冠军赋能基地精准辅导企业创新发展。二是加力支持倍增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倍增企业优先纳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名单,实施免费评估诊断服务,给予软件产品服务采购补贴。支持倍增企业率先打造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分别最高奖励1000万元、500万元。三是加力推进倍增企业金融赋能。对企业兼并重组实施贷款贴息、中介费实施补助,对企业融资租赁贴息补助翻倍支持,将有上市意愿的倍增企业优先纳入上市企业培育体系并实行“一企一策”服务。四是加力支持倍增企业开拓市场。为倍增企业申办APEC商务旅行卡、往来港澳出入境等提供便利,对企业参展进行补助;组织主要面向倍增企业的产业链对接活动,并对新增采购订单给予最高300万元补助;支持倍增企业创品牌、拓市场,对举办新品发布会等活动给予最高50万奖励。五是加力保障倍增企业空间需求。优先保障倍增企业项目用地,土地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基准地价的70%执行。创新供地方式支持倍增企业联合拿地,支持国有、集体物业优先出租给倍增企业,对通过“二手房东”转租给倍增企业的集体厂房在2024年底前收回并直租给倍增企业。六是加力保障倍增企业资源供给。优先保障倍增企业用电,实现倍增企业直供电力“抄表到户”全覆盖。保障倍增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指标供给。七是加力提升倍增企业人才服务。为倍增企业翻倍配置义务教育公办学位指标,给予入读民办学校补贴;将符合条件的倍增企业员工纳入市共有产权房定向配售范围;实施每人每年最高奖励100万元的产业创新人才奖励;面向倍增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举办高端定制课程,对高管参加其他培训的给予补贴。八是加力支持倍增企业创优争先。实施“优质企业认定”奖励,对认定省级“链主”、国家级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给予奖励;实施“核心团队贡献”奖励,按企业规模与效益发展评价分档对企业核心团队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
 
  服务升级优化方面:一是优化企业入库机制。建立“免申”与“遴选”相结合的倍增企业入库新机制,将“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近三年境内上市企业等优质企业以“免申”方式直接组织入库,同时分行业竞争遴选一批企业入库。二是优化动态评估机制。每年根据企业经营状况、称号有效期以及遴选申报、考核等情况实施动态调整。三是优化企莞家平台建设,逐步汇集全市惠企政策及申报项目,畅通部门数据共享,实施企业精准“画像”,将“企莞家”打造成全市统一的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跨领域、全流程的政策辅导、事项协调、帮跑代办等“莞家服务”。
 
  下来,我局将全力抓好有关政策落实,提升对企服务水平,推动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实现倍增,为全市工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在此,真诚地希望媒体朋友们能够和我们一起把政策措施宣传好,讲好东莞倍增故事,持续放大政策效应,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重大科技项目是东莞打造“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重要基石,政策将主要支持哪些方面的东莞重大科技项目,计划提供哪些支持?
 
  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卓庆:
 
  今年,结合国家、省、市对新型工业化的工作部署,我们以“产业科技”为关键词,围绕工作目标,采取“工作措施+支持政策”结合的方式,出台了一号文件配套政策《东莞市强化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支撑、科技金融、企业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港澳科技交流合作等9个方面制订政策措施,促进创新赋能。
 
  下来,我们将以落实一号文要求为主旨主线,推进“有组织的科研攻关”和“有目标的成果转化”,发挥重大科技项目对新兴产业发展的牵引作用。分类支持科技企业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如,链条式集成攻关项目以“定向委托”的方式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联合产业上下游企业和研究院组建创新联合体,在同一产业链条上组成3个(含)以上的项目群,持续开展攻关突破和实现整条产业链的创新提升,单一产业链条项目群最高资助总额3000万元;此外,分别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揭榜挂帅研发项目、国家和省配套项目,单个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资助。
 
  针对上述政策措施,2024年我们将在重大科技项目领域重点推进几项工作:
 
  一是争设省市联动实施新材料领域专项。加强与科技部、工信部、中科院等国家部委的沟通,争取承接新材料领域国家级科研任务;加强与省科技厅对接,力争省市联动实施“前沿新材料”等领域重大科技专项。推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材料基因工程、电子显微科学、半导体材料等领域参与国家和省科研任务。
 
  二是深入实施核心工业软件攻关工程。围绕技术攻关项目加大工业应用场景挖掘,争取推动更多技术攻关和试点应用项目立项,力争技术攻关立项累计超过8项,争取立项资金1.5亿元;利用好2亿元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加快出台工业软件人才培养政策措施,依托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培养工业软件人才,推动东莞理工学院等高校院所开设人才订单班,力争2024年培养工业软件人才超100人。瞄准细分领域,吸引软件企业来莞拓展市场,力争2024年累计招引工业软件企业团队达15家。
 
  三是优化市重大科技项目库的组织管理。在新型储能及新能源、前沿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我市较有优势的领域挖掘扩充我市重大科技项目库,力争2024年新增入库项目100个,为争取承接上级重大科技项目做好储备,争取市本级重大科技项目立项不少于20项、省项目不少于3项。做好项目培育服务,力争20个项目转化为市重大项目或增资扩产项目,通过研发带动企业产品创新、效益增长,形成新的产值和税收。
 
  四是推进链条式集成攻关。支持我市龙头科技企业和链主企业牵头组建技术创新联合体,联合高校院所、整合上下游中小企业资源开展全链条集成攻关和产业化应用。经过前期的酝酿和对接,今年我们将重点在新型储能与新能源领域,组建“东莞市新型储能电池创新联合体”,争取实现小动力储能领域的技术突破,在东莞打造小动力储能研发和生产制造基地;在集成电路领域,组建“东莞市轻有源创新联合体”,争取引领东莞连接器行业进行原创性技术创新,促进上下游企业产值实现新一轮快速增长。
 
  4、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支撑先进制造业创新集群发展的重要举措,东莞此次向外界释放进击生产性服务业的强烈决心和鲜明态度,接下来具体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叶惠明: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东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的关键举措。2023年1—11月,东莞市规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收同比增长17.3%,比全省平均增速快10.3个百分点,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023年11月,我市出台《东莞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要发展十大重点领域,实施十大专项行动。此次出台《关于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主要围绕企业重点关注的赋能集聚示范区、生产性服务业“领航计划”、总部经济、企业上规发展、金融支持、市场开拓、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人才支持、对企服务等方面的诉求提出十大措施,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2024年,我们将重点采取以下三大措施,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撑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
 
  一是打造一批集聚示范区。《若干措施》提出,要力争打造10个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大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基本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特色突出、集聚效应明显的新格局。我们将聚焦与制造业密切相关、企业服务需求大的重点领域,加快推动科技研发、信息技术、人力资源、检验检测认证、跨境电商、商务会展等集聚示范区的落地。通过强化政府服务、提供资金扶持、导入优质资源、加强宣传推介等有力措施,助力行业发展。
 
  二是培育一批“领航企业”。《若干措施》提出,要力争培育100家左右引领产业发展、拥有品牌影响力、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领航企业”,基本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的新态势。我们将启动“领航计划”,以“免申入库+竞争遴选”的入库途径、科学客观的遴选标准,在全市范围内遴选首批100家规模型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对“领航企业”实施全链条按需配置、精准扶持,重点在企业提质增效、市场开拓、品牌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三是健全一套产业培育促进体系。我市专门成立了“东莞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高位统筹、协调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同时,针对生产性服务业各领域特点,实行“一个重点领域、一个市直部门牵头”,按照“一个重点领域对应一份招商引资清单、一份重点投资项目清单、一份重点集聚区地图、一个政策工具包”的工作要求,落实专人跟进,以管家式的贴心服务,确保政策落地、项目推进、对企服务等各项工作能够系统推进。我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服务业相关政策的精准匹配和智能推送,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
 
  5、东莞是外贸大市,在推动内外贸一体化过程中,将如何支持企业开拓境外市场和国内市场?有什么重要抓手和工作目标?
 
  市商务局局长张健良:
 
  近年来,国家、省高度重视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工作,先后印发促进内外贸一体化系列政策文件。上周,全国内外贸一体化工作会议也在北京召开。东莞作为全国外贸大市,202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2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5、全省第2。2023年1—11月外资企业内销5375.2亿元,同比增长2.3%,占内外销41%。目前,全市共有189家企业列入省级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企业。为进一步帮助东莞企业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应对市场风险、拓展发展空间,结合东莞实际,我们在2024年市政府一号文配套政策中出台了《关于支持内外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内外贸一体化10条》。
 
  10条政策措施聚焦当前企业开拓内外贸市场的重点需求,在原有的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暂行办法基础上,对政策措施做了进一步优化提升。主要聚焦四方面:
 
  一是开拓市场方面,支持企业境内外参展抓订单。2023年,我们累计发动约7000家次企业,参加超220场“粤贸全球”“粤贸全国”境展会。今年,我们在原有的境内外参展补贴基础上,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比如,支持境外参展方面,对以特装展位方式参加“粤贸全球”线下展的企业给予补贴。鼓励商协会抱团参加境外展会,对由商协会统一承担的展品往返物流费用给予补贴。又如,支持境内参展方面,支持行业商协会在粤贸全国展会上举办新品发布会。支持设立“东莞制造”展销平台。
 
  二是电子商务方面,引导东莞制造应用电商发展数字贸易。2023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为907.2亿元,同比增长10.8%,为稳定全市外贸基本盘发挥有力支撑作用。今年,我们将坚持以东莞制造为核心,积极引导东莞制造应用跨境电商实现转型升级。比如,跨境电商方面,支持制造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提升应用数字贸易综合能力,拓展海内外市场,每家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又如,电商直播方面,鼓励企业运用直播电商拓宽电销渠道,大力引培MCN机构,帮助本土品牌实现线上内容营销和品牌推广。鼓励企业自建电商直播基地,力争2024年培育2—3个有运营、有规模、有数据的直播基地,全年各镇街(园区)企业、园区、协会举办超千场电商直播带货活动,推动线上成交额超10亿元。
 
  三是跨境物流通道方面,增强内外贸订单交付通道保障能力。2023年,在省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和香港机管局、黄埔海关共同努力下,空港中心项目正式封关运作,创新推动实现全国首创跨关境安检前置,全球首个直达空侧的海空联运模式,全年实现进出口货值约15.33亿元。今年,我们将继续聚焦海陆空跨境物流通道,全力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一方面,支持打通空港中心进口模式,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推动空港中心以跨关境海空联运模式拓展跨境电商业务,加大加密包机航线,推动设立冰鲜水产品监管场所。另一方面,整合全市相关资源,支持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发挥中欧班列运营平台作用,立足喂给站实际,揽货增量,通过“干支结合,集零为整”,打造高效集疏运体系。第三,鼓励东莞港开通国际、省际班轮航线,创新拓展大宗货物定制化进出口专线。支持东莞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东莞港湾区快线航线布局。
 
  四是转型升级方面,推动加工贸易持续高质量发展。近期,商务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意见》,这是一份对加工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性意义的政策文件。东莞作为全国两座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之一,文件中多次提及东莞,充分体现国家对东莞试点成效的认可。目前,全市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企业共有3181家,累计有2400多家加工贸易企业建立起自主品牌,拥有注册商标1.97万件;约三成加工贸易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915家企业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获得专利授权量近6万件。下来,为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持续高质量发展,我们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方面,贯彻落实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出台的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12条政策措施、海关总署出台的推动加工贸易持续高质量发展16条改革措施,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我市保税维修业务拓展的支持,助力东莞加工贸易提质增效,形成竞争新优势。另一方面,增强加博会、台博会促进双循环平台功能,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对接交流平台。第三,鼓励外贸企业开展绿色贸易,支持相关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绿电绿证服务,提高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
 
  此外,我们也将在加快“走出去”开拓新兴市场、推动二手车内外贸提质增效、提升内外贸全流程服务、加强外资企业服务力度等方面努力,力争全市内外贸规模质量持续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6、2023年以来,国家、省先后印发质量强国、强省建设纲要,提出要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着力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东莞也相应出台政策支持企业提升质量标准品牌水平,请问有哪些代表性的亮点举措?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刘裕昌: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强省决策部署,坚持把质量提升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推动质量强市、知识产权强市和标准化战略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特别是今年的市政府一号文明确提出,要强化品质标准赋能体系,并相应出台配套政策《关于全面提升东莞制造业质量标准品牌水平的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一共有10条,具体可用四个关键词进行概括。一是质量升级。通过增强企业管理能力、实施产品质量提升工程、构筑制造业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提升东莞制造的质量水平;二是标准提档,通过健全制造业先进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以先进标准助推传统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品牌化、高端化发展;三是品牌增效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打造区域产业质量品牌优势,树立企业产品质量品牌标杆,提升“莞货莞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环境赋能。聚焦服务机构培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文化建设等方面,优化质量标准品牌的发展环境。力争到2026年,实现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95,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创建至少1家质量标准实验室,新增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300项以上,通过“先进标准+认证”方式的东莞优品50个,实现中国质量奖的突破,为打造质量强国标杆城市夯实基础。
 
  围绕制造业当家、推进新型工业化等战略部署,针对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若干措施》拿出真金白银,打出了一揽子新的政策“组合拳”,下面重点介绍三方面的惠企政策。
 
  “先进标准+认证”模式评选“东莞优品”。2024年将选取10个行业率先开展,通过制订高标准、严格评选、权威认证等流程,把设计精良、品质可靠、性能出色的优秀企业和产品筛选出来,作为“东莞优品”大力加强宣传推广,接下来争取进一步培育成为“中国精品”。将向每个“东莞优品”给予10万元资助,每个“中国精品”给予30万元资助。
 
  二是强化检验检测服务支撑。通过向我市工业产品、食品生产企业发放检验检测服务券,用于抵扣20%费用,鼓励其向入库的检验检测机构购买检测服务。一方面降低生产企业检测成本,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通过开展原材料、成品等检测,保障质量水平。另一方面,提升检验检测行业整体业务量预期,激发行业增长动力,为东莞检验检测服务业做大做优做强创造更有利条件。2024年,将发放1000万元检验检测服务券。
 
  是加大“质量贷推广力度。2023年我市创新推出“质量贷”金融服务,由4家合作银行根据企业获得的质量、标准、认证、知识产权等方面资质、荣誉,提供专属授信额度和贷款利率优惠,助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至2023年底,累计有63家企业贷款11.3亿元。2024年,市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增加合作银行数量,拓展和更新“质量贷”资质范围,对质量奖等荣誉获评企业最高给予1亿元信贷支持,力争累计发放“质量贷”20亿元以上。
 
  下来,市市场监管局将充分发挥质量强市工作的统筹作用,和有关部门一起,加大对惠企政策的宣传推广力度,推动10项措施落地落实。希望社会各界共同营造关注质量、追求质量、崇尚质量的良好氛围,打造更多质量过硬、标准领先、声誉良好的东莞品牌。
 
  主持人曾莉(市新闻办主任):
 
  东莞是一座勇立潮头的城市。2023年东莞经济承压前行,交出了稳中向好的成绩单。今年我们把握新型工业化战略机遇,提质增效“促转型”,让传统产业“发新芽”;推动产业“立新柱”,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挑起大梁,赢得未来,为东莞经济的再次腾飞插上翅膀。
 
  东莞也是一座开放务实的城市。一号文同步出台5份配套政策,用实实在在的惠企政策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蹄疾步稳,助力企业“再乘东风启新程”。衷心希望各位媒体朋友推出政策解读深度报道、做好亮点成就调研报道、开展重点领域典型宣传,为东莞产业发展的每一步突破与革新鼓与呼,唱响东莞经济光明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机械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机械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纺织服装机械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